「這條命是大家給我的」八口唯一倖存 曹瑋瓴努力復健 ( 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6/2050377 )27 Oct 10:10 AM 2016-10-27 10:10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╱即時報導 206南台大震維冠大樓倒塌第3天,活埋52小時的曹瑋瓴,在丈夫肉
2016-10-27 10:10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╱即時報導
206南台大震維冠大樓倒塌第3天,活埋52小時的曹瑋瓴,在丈夫肉身保護下保住一命,成為一家8口唯一倖存者。
右側前臂壓傷、左側肋骨骨折、神經損傷嚴重受傷的她,經歷3次手術,目前仍沒辦法行走,今天在家人陪同下回醫院復健,面對漫長復健路,她盼有一天能站起來,走入人群,讓大家知道生命的可貴。
曹瑋瓴說,南台大震讓她痛失愛子與丈夫,受困期間她不斷回想起生命中遇過的人,沒想到「自己竟然收到這麼多人的幫助」,經過救難人員鑿牆、切割鋼筋長達24小時,終於獲救,她對社會只有無盡的感謝,但獲救的她卻陷入面對家人死亡,與病痛折磨的地獄。
「這條命是大家給我的!」曹瑋瓴說,等候就援時,她眼見丈夫和2歲小孩死亡,當時想著「我要出去,出去後為他們處理後事」。
但沒想到活著的自己,連東西都拿不起來、更別說走路,失去人生目標的她陷入巨大悲傷,於是封閉自我,拒絕與外界來往,直到好友一句「妳在悲傷時,妳的母親也在為她女兒悲傷」讓她清醒,才想到她如今在這裡,是受到眾人幫忙,即使難過也要為了父母重新站起來。
曹瑋瓴說,目前在醫院復健4個多月後,手臂肌肉逐漸恢復握力,但最大的問題還是要訓練四肢的肌肉,但這是一條無盡長路,相當辛苦,她說,目前最大的希望,是有一天能重新站起來,「等到那天我要到處走走,告訴大家活著真好!」維冠大樓倒塌第3天,活埋52小時的曹瑋瓴,成為一家8口唯一倖存者,右側前臂壓傷、經歷3次手術,目前仍沒辦法行走,今天在家人陪同下回醫院復健。記者綦守鈺/攝影 分享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2016-10-27 09:42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╱即時報導
88歲張士蘭老奶奶(右)多年前對徘徊人生岔路的少年陳柏勳(左)一句誇讚,讓他找到奮鬥的目標。記者王昭月/攝影 分享
現念高三的陳柏勳染著一頭金髮,外表酷炫。回首過去,他靦腆地說,念國中時常翹課逃家、打架,國二那年學校送他參加「點燈計畫」,他心想反正放學無聊就來看看,結果找到一個可以放鬆暢談、像「家」的地方。
3年前他學做蛋黃酥,遇上張奶奶,奶奶誇他麵皮做得很漂亮,讓他信心大增,決定要朝烘焙發展,高一上學期就考到葷食及烘焙2張證照。
陳俊吉說,「點燈計畫」主要是藉多元課程啟發高關懷孩子的性向,那年張奶奶稱讚柏勳過後,孩子一下課就興奮地對他說,「我找到未來的路了」,讓他驚覺一句話竟有著這麼大的能量。
談起這段相差70歲的偶遇,張士蘭笑說,「就鼓勵年輕人嘛」。生養4個女兒的她表示,父母重要的是身教,要把愛擺在正確的地方,現在不是「棒子底下出孝子」年代,打罵已不管用,小孩子一定要讓他懂得道理。
擅作北京麵食的張士蘭,不吝傳授廚藝,更為「點燈計畫」的孩子帶來鼓勵,陳俊吉感激地對她說,「就您那麼一句話,幫我們找回來一個孩子,值了」。
2016-10-27 09:36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╱即時報導
台南山區早年有許多燒木炭窯產業,但隨著進口木炭便宜,加上燒窯工作辛苦又賺不到錢,目前在左鎮區風吹嶺保有最後一座木炭土窯,75歲「火炭伯」羅協全苦守傳統產業,從祖父到父親傳到他手中已經三代,今年第三次燒窯完成今天開窯,雖然秋天氣溫降低工作比較不辛苦,但「燒成功率也降低」,讓木炭伯有點煩惱。
「燒木炭雖是粗工作,但也不能大意!」火炭伯說,什麼時候入生柴、控制燒窯溫度等,燒成的木炭才會紮實,不然買回去用的人,燒一下就沒了,也對顧客不好意思。
開窯後火炭伯進進出出,搬出燒好的木炭到外面散熱,全身馬上變黑,他笑說,有時來不及換衣服到街上去,會引來側目眼光。
但火炭伯說,什麼工作都要有人做,「不可能人人都是有錢人」。他對工作的專業堅持及「樂天知命」的態度,令人動容。
火炭伯說,一年平均可燒3至4次,從堆生材到起火要連燒3天都不能停火,要顧火也不能睡覺,然後「封窯」一個半月後才能開窯,因窯內溫度高毛細孔放大又流汗,出窯又吹風就感冒了,「感冒常常不會好」,也是很麻煩。
「100台斤生柴只能燒成20台斤木炭!」秋冬後木頭含水分太高,生柴損耗率高,可能燒不到16、7台斤,火炭伯說,燒木炭辛苦又賺不到什麼錢,沒有年輕人要做!
台南左鎮國小校長李智賢發現當地還保有最後一座「木炭窯」,相當驚喜,教育局及許多文史工作者皆來紀錄,希望透過文化傳承及社區產業方式,將百年的台灣黑金產業繼續保留下去。台南市左鎮木炭窯主要以龍眼樹柴、荔枝樹柴燒成,帶有微香味。記者吳淑玲/攝影 分享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