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公考街頭藝人 要讓國人認識「魔鋸」音樂 25 Sep 07:42 AM 2016-09-25 07:42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/苗栗報導 93歲老榮民、苗栗縣公館國中退休教師陳孝祿,以一把70多年前在大陸荒山裡拾獲的美國軍用鋸,表演鋸琴。 圖,胡蓬生攝影 分享 「我希望考上街頭藝人後,可讓國人
祖籍大陸山東陳孝祿,歷經抗戰、國共內戰、當過流亡學生,抗戰勝利後一度回到曾借讀的江西省啟秀女中教音樂,後來又參軍、投身杏壇,在大時代裡的經歷與退休後樂活人生,可說是多采多姿。
陳孝祿說,對日抗戰時期他在湖南當流亡學生時,有架美國運輸機失事墜毀山區,他撿到機上散落出的軍用鋸,上面還有美國陸軍標誌。中學英國籍老師教他用這把鋸子拉鋸琴,學會後他常用鋸琴表演,還以「魔鋸」之稱,自娛娛人。
昨天在妻子彭秀貞陪同,到苗栗文化觀光局廣場參加苗栗縣第三屆街頭藝人認證,不但是最高齡參加者,表演的鋸琴也是全場「獨一無二」,引人注目。
陳孝祿說,這把魔鋸伴隨他一生,如能成為街頭藝人,將藉由表演讓大家認識「魔鋸」的音樂技藝,將來表演的收入要當場捐給貧困弱勢。
苗栗縣昨天舉辦的街頭藝人認證多達387組報名,創下紀錄,文觀局表示,街頭藝人認證預計一周在網站公布合格名單。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你對基隆的印象是什麼?「夜視。基隆港」昨天開展,藝術家們透過攝影、裝置藝術等方式,呈現基隆獨特面貌,其中程仁珮利用在地海鮮,加入人為垃圾創作,提醒民眾反思海洋汙染、過度捕撈的嚴重性。
基隆是海港城市,黑鳶盤旋、郵輪進港是獨特的人文地貌,基隆市文化局舉辦「夜視。基隆港」展覽,策展人邀請6名當代藝術家用自身專長,帶領民眾看見基隆的不同面貌。
32歲藝術家程仁珮到法國遊學時,想念家鄉食物,開啟她鑽研飲食文化,用「食物」為媒材創作的旅程。她受邀參展後走訪漁會、漁港尋找靈感,花費半年用螃蟹、鎖管、明蝦等在地海鮮,加入塑膠繩、菜瓜布、重金屬等人為垃圾創作。
程仁珮此次展出6幅名為「下一餐」的作品,乍看可口的食物卻深含環保意念,包括燙熟鎖管內藏保麗龍、螃蟹殼長出重金屬,提醒民眾重視海洋汙染。她說,海鮮是人類不用支付任何成本獲得的食物,過度捕撈、汙染和開發卻深深地殘害生態。
程仁珮說,她發現過去基隆居民生活與海密不可分,但現今基隆的海不如以往,漁獲少了,海洋生物也少了,她希望民眾觀賞作品,能反思日常享受的當下,同時也可能了傷害海洋。
花蓮92歲長者廖滿嬌每天抄寫佛經、念佛號,毅力驚人,昨天花蓮縣女童軍會長陳嬥笙一行人慰問縣內長者,廖滿嬌當場示範如何念經、抄經,安定身心靈。
重陽節前,花蓮縣女童軍會依往例巡迴全縣,前往90歲以上的長者家中送紅包與賀禮。吃素56年的廖滿嬌女士在民國100年間,因上廁所不慎,摔出髖關節骨折,再過4個月,右手臂也摔斷了,復原後睡在樓下,由媳婦紀秀蓮陪同前往一家佛堂誦經,回家後抄經、念佛號,成了每天的必修功課。
廖滿嬌說,她每天上午6時起床,先念佛號,運動、用完早餐後,再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、大乘妙法蓮華經,中午休息後再抄經,晚上也一樣,直到8點上床為止。
廖滿嬌手持108顆佛珠,念完佛號一遍後,會在「般若船」的簿本塗上一個圓圈圈,一本10頁的「般若船」不知劃了幾本,抄寫的經書也不知寫了多少冊,每次完成後,她都會拿到佛堂化掉,功德回向親友。
她的么女陳瑞禎指出,媽媽原來名字叫廖氏滿妹,畢業於台東關山公學校,很會讀書,20歲婚後,舉家遷往花蓮縣富里鄉,小時得獎的獎狀至今仍細加保存。
廖滿嬌回憶顛沛流離的一生,最難忘是幼年家道中落,9歲從新竹縣搬到台東縣關山鎮討生活,當時她幫同學做功課,一次一分錢,可買黑糖拌飯吃,往事歷歷在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