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

新聞頻道/地方

南投藝術大道之旅 帶你走進工藝師的家 24 Sep 09:50 AM 2016-09-24 09:50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/南投縣報導 南投縣藝術大道遊程熟門路,還安排民眾走進當代藝術大師李轂摩工作室,甚至近距離看他作畫。 記者賴香珊/攝影 分享 為增加台14線沿途遊憩吸引力,南投縣藝術大道促

南投藝術大道之旅 帶你走進工藝師的家
24 Sep 09:50 AM

2016-09-24 09:50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/南投縣報導

南投縣藝術大道遊程熟門路,還安排民眾走進當代藝術大師李轂摩工作室,甚至近距離看他...

南投縣藝術大道遊程熟門路,還安排民眾走進當代藝術大師李轂摩工作室,甚至近距離看他作畫。 記者賴香珊/攝影

分享

為增加台14線沿途遊憩吸引力,南投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推出深度旅遊,將藝術結合產業推出藝術大道之旅,透過導覽深入工藝文創工廠,甚至造訪工藝家工作室,令遊客大開眼界。

藝術大道促進協會理事長曾榮俊說,縣內過去曾開辦藝術深度遊程,但因場次減少隨時間被淡忘,再次開辦意外獲熱烈響應,遠從台北或高雄來的人比比皆是,盼能從藝術角度瞭解南投觀光。

「水能穿石就是藝術和自然的體現。」南投藝術旅遊踩線團跟隨團長步入鄰近99峰的福榮造景,大小不一的各式石材映入眼簾,業者導覽時不藏私展示製作過程,巨大輪鋸伴隨水流來回穿梭,便將大石薄切成片,引來陣陣驚呼。

在台中擔任顧問工作的曹巧倫說,石材營造等工廠總給人重工業之感,沒需求或不熟識怎可能進入,更別說要觀看製作流程,但深度導覽就讓人有足夠時間瞭解,在過程中與業者接觸,等同將私房景點納入口袋名單。

「熟門路才能有的藝術饗宴。」台北市民陳顯榮則說,從草屯工藝研究中心出發,就沿途踩線,跨越民眾較不敢碰觸的藝術界限,竟然走進當代藝術大師李轂摩的工作室,近距離看他作畫,還可造訪知名漆藝家黃麗淑,簡直不可思議。

曾榮俊說,草屯往埔里段因國道6號開通,沿線觀光沒落,透過藝術觀光建立非走馬看花的遊程,台14線草屯到埔里段就有潛力發展成南投藝術深度踩線團,串連當地和沿線工藝家、工廠或文創產業等,讓民眾體會不一樣的南投縣觀光。想參與的民眾可直接洽詢協會049-2553535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日月潭紅茶王 2茶莊大贏家
24 Sep 09:50 AM

2016-09-24 09:50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/魚池報導

105年日月潭紅茶評鑑出爐,台茶18號特等獎由親手茶莊製茶師巫嘉智獲得,巫嘉倫監製的茶包辦近五分之三獎項,台灣山茶則由莊鎔璞蟬聯,親手與莊記兩家茶莊可說是大贏家。

四種茶的特等茶王,除了台茶21號得主沈秋騰年紀較長外,台茶18號、大葉種與山茶特等茶王都是年輕製茶師奪得。他們都說,用心努力再努力,不斷切磋,才有今天,還要更精進。

得獎如下: 台茶18號特等茶王巫嘉智,頭等王涵綾等14人,金質獎王煒騰等26人,優質獎王滄鍊等150人。台茶21號特等茶沈秋騰,頭等何忠傑等3人,金質陳妤蓁等5人,優質王滄鍊等34人。

大葉種特等蘇少迪,頭等莊世發等3人,金質獎謝邵榕芳等5人,優質獎高以軒等35人。

台灣山茶莊鎔璞蟬聯特等,頭等高以軒等2人,金質莊念慈等4人,優質石璨銘等27人,莊記茶莊是大贏家,莊鎔璞曾得大葉種特等茶王。

魚池茶改分場長郭寬福肯定今年的品質,他說,855件茶樣中,台茶18號得獎茶薄荷與肉桂香氣柔和茶湯甘醇;大葉種品系香氣柔順,滋味多元,香氣有豐富層次感;台灣山茶茶湯溫和甘醇;台茶21號最大特色是味濃而不澀,滋味細膩。

茶改場秘書黃正宗說,日月潭紅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評鑑建立公信力之後,把關從嚴,今年參賽紅茶淘汰率近60%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青農「找嘸某」 彰縣農會當媒婆
24 Sep 09:50 AM

2016-09-24 09:50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/彰化報導

台灣青年農民年收入破百萬不困難,困擾「百萬青農」的是不易覓得另一半。

台灣農民平均年齡62歲,政府積極培育新世代農業工作者,青農除了技術和銷路受考驗,也面臨「難找對象」的困境,彰化縣農會看到青農需求,經農委會輔導,下個月辦聯誼,希望優質青農順利找到真愛。

彰化縣農會3年前聚集縣內百位18到45歲青年農民,其中女性約10名,提供交流平台及農業課程,協助他們成為現代化農民,當中不乏高學歷、年薪百萬青農。推廣部主任賴惠貞表示,適婚年齡的農民常反映對象難尋,縣農會10月23日首度舉行聯誼,即日起接受報名,希望擴大他們的生活圈。

24歲青農張朧文以種地瓜葉為大宗,還自種新品種水果玉米宅配到各地,受當地菜販和自助餐店肯定,父母打下通路基礎,他透過活動、網路推廣自家品牌,成為「百萬青農」一員。

「結婚對象不用介入農事。」張朧文說,不少青農有不錯的收入,卻找不到老婆,他認為自己工作時間彈性,在田園生活很快樂,結婚對象仍能選擇外出上班,「我會在家帶小孩」。

38歲陳功恩原本在北部從事金屬熱處裡工作,考量母親年事已高,5年前決定返鄉在埔鹽種植溫室小番茄,成為安全蔬果產銷體系的一員,銷售安全無毒蔬果。

「至今還單身,自己都心急。」陳功恩說,一般人對農民存在刻板印象,整天髒兮兮、收入不穩定或是書念不好才來務農,即使有長輩想介紹對象,但一聽到工作是「做事人」時常沒有下文,相當無奈。

陳姓農民表示,澳洲、日本也面臨同樣問題,甚至有電視節目幫忙牽線找老婆,他認為並非一定要結婚,但成家更有「落地深耕」的力量,有了家庭、新成員,才能夠讓農村持續有發展的動力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1px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